10年里,一批批在國家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荊門市中醫醫院經培訓的學員結業后,茁壯成長為功底扎實、擔當作為的杏林新秀、中醫骨干,服務著百姓健康,助力著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2015年,荊門市中醫醫院成為湖北省第一批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2017年被原國家衛計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為國家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
十年里,荊門市中醫醫院堅持高質量建設培訓基地,篤學力行,為社會輸送優秀中醫人才200余人。如今,一批又一批杏林幼苗初長成,逐步成為醫療戰線上敢擔當、肯奉獻、能戰斗的中醫骨干,用青春書寫著新時代懸壺濟世新篇章。
(基地中醫推拿培訓現場)
6月28日,記者來到荊門市中醫醫院臨床技能實訓中心,通過了解三位青年醫師的成長歷程,管窺該院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
向海源規培為我執業生涯指明方向
記者走進市中醫醫院臨床技能實訓中心,“立足臨床刻苦實訓 爭做一流醫學人才”十六個大字首先躍入眼簾,中心設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骨傷、五官科、中醫特色、急診急救、中醫臨床思維等臨床技能實訓室和電教室、OSCE考站。
“規培醫生向海源上午用針灸為一名在中考體測中不慎弄傷左髖關節的學生治療,5分鐘內患者疼痛減輕,行動自如,受到家長高度贊揚。”培訓基地管理人員李煥指著自己6月12日發在醫院工作群里的一條消息說。
(向海源在為運動扭傷患者針灸治療)
1997年出生的向海源是湖南湘西州人,現在是湖北民族大學中醫專碩學生,去年10月來到市中醫醫院參加培訓。
“急診科是我輪轉的第六個科室,謝長翔老師總是手把手帶教,認真批閱我書寫的醫療文書……”記者來到急診科辦公室,向海源放下手頭正在書寫的病歷記錄介紹,基地規培時間為3年(不少于33個月),醫院重視培養學員中醫臨床崗位勝任能力,以臨床實際需求為出發點,著重強化中醫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訓等。他目前已完成兒科、腎病科、腦病科、中藥房、影像科培訓計劃。
向海源來到急診科后,科主任謝長翔見他有針灸功底,每當接診扭傷、疼痛患者時,就鼓勵他為患者施針治療,也因此得到患者贊揚。輪轉期間,向海源除了參與科室診療工作,每月至少還要參加一次科室小講課及病例討論、兩次教學查房等教學活動,同時要完成院級的理論培訓、臨床技能培訓等學習任務。“這9個月的學習讓我學到不少書本外的知識和技術,也為我未來的執業生涯指明了方向。”向海源說。
柳江湖人性化教學讓我收獲頗豐
“當時學習的最后半年,我提出想到與自己專業對口的肺病科‘開小灶’,在李煥老師的協調下,我如愿以償地跟著肺病科向丹老師學習了5個月。”巴東縣中醫院內一科副主任柳江湖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荊門市中醫醫院規范化、人性化、靈活性的教學模式,讓我在三年時間里得以安心培訓、潛心鉆研,收獲頗豐。”
(柳江湖在查房)
1995年出生的柳江湖是一名訂單定向學員。2019年從湖北中醫藥大學畢業分配到巴東縣中醫院,同年來到荊門市中醫醫院參加培訓。2022年結業回到巴東縣中醫院內一科工作,次年8月,他就因工作能力突出被醫院任命為科室副主任,成為該院史上最年輕的科室負責人。現在他每月僅門診接診量就有近400人,當地好多患者都是慕名而來。
談起自己的培訓經歷,柳江湖記憶猶新。學習第一周,他與同期的31名學員接受崗前培訓,學習荊門市中醫醫院理念與文化、相關法律法規、醫德醫風教育、醫患溝通技巧、業務知識、中醫住培相關文件等,升華思想認識。除了日常教學,醫院還每季度召開學員座談會,并建立QQ群和微信群,隨時了解和掌握學員的生活、學習、思想情況和訴求,積極協調解決學員存在的問題。
柳江湖說:“規培讓我結交了眾多良師益友,掌握了真才實學。即便到現在,我在接診中遇到‘難題’時,都會向陳明達、向丹、李煥等老師請教,他們每次也是不遺余力地提供指導與幫助。”
蘇捷規培為更好服務患者奠定基礎
今年“七一”前夕,荊門市中醫醫院呼吸與危重癥科呼吸慢病專科主任蘇捷被市衛生健康委授予“‘五星’黨員”榮譽稱號。
1990年出生的蘇捷2018年從湖北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經招碩引博來到荊門市中醫醫院工作。2021年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并在當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經過七年錘煉,他現在已成長為醫院獨當一面的專科主任。
(蘇捷在為患者把脈)
“針灸風濕病科楊賢海主任是我的帶教導師,他每次都讓學員在他身上練習扎針,讓我至今難忘。”談起自己的規培經歷,蘇捷首先想到楊賢海主任,“他對待患者的謙恭有禮、溫文爾雅,在帶教中的嚴謹治學、循循善誘,深深地影響著我。”
蘇捷在規培期間連續三年獲得“優秀學員獎”,并獨立申請完成一項荊門市科技局醫學類項目。“我的碩士生導師劉松林曾說,醫學生從校園出去只能算‘優秀品’,參加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后才是‘精品’。”蘇捷說,三年規培不僅增加了自己的臨床知識儲備,臨床實踐能力也得到質的飛躍,為他成為一名合格醫生,更好地服務患者奠定了堅實基礎。
截至目前,蘇捷已發表期刊論文9篇,優秀碩士畢業論文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家級期刊發表論文5篇。“醫德高尚醫術精,關愛病患暖人心。”患者對他如是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