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暢通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失去透析通路意味著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脅。近日,市中醫醫院腎病科主任夏芳帶領其團隊為兩名尿毒癥透析患者分別成功實施自體動靜脈內瘺瘤樣擴張整形術和中心靜脈狹窄球囊擴張術。術后兩位患者血管通路功能良好。
內瘺瘤樣擴張整形術重塑血管通路
65歲的李先生有4年多的慢性腎衰竭病史,1年前開始血液透析治療。去年年底,左前臂內瘺血管逐漸形成瘤樣擴張,隨著時間的推移瘤體不斷增大,透析靜脈壓增高,且由于患者內瘺位于尺側,增大的瘤體也為生活帶來了不便,于是來到市中醫醫院腎病科就診。血管超聲檢查顯示患者左前臂動靜脈內瘺瘤樣擴張,肘部血管扭曲狹窄造成內瘺回流受阻。
6月15日,腎病科夏芳團隊決定為患者實施內瘺瘤樣擴張整形+狹窄段血管切除重建術。該手術要求十分精細,稍有不慎可能造成瘤體大出血。主刀醫師夏芳逐層游離瘺靜脈瘤體,充分止血,用血管夾阻斷血供,離斷瘤樣擴張近心端血管,隨后在瘤體內插入18f導尿管,切除多余瘤體,連續縫合縮窄后的血管,再將肘部迂曲冗長的血管切除,端端吻合重建內瘺。歷時2個多小時,手術順利完成, 次日即可穿刺內瘺進行透析。
球囊擴張術暢通中心靜脈狹窄
中心靜脈狹窄或閉塞導致的腫脹手綜合征是動靜脈內瘺建立后較為常見的并發癥。今年76歲的胡伯,5年前被診斷為“慢性腎臟病3期”,并在去年2月行左前臂自體動靜脈內瘺術,術后規律透析。1個月前,胡伯發現左上肢腫脹,正常透析受到影響。
胡伯來到了市中醫醫院腎病科尋求透析通路夏芳團隊的幫助。入院后查體見患者內瘺側肢體較對側明顯腫脹、增粗,胸部可見側枝循環形成,考慮中心靜脈病變導致內瘺回流障礙所致。術前完善中心靜脈CTV檢查,提示左側無名靜脈狹窄。經過充分的術前討論和評估,在征得家屬同意后,夏芳醫護團隊決定為患者施行DSA下中心靜脈腔內球囊擴張術。
針對術中可能出現的出血、氣胸、心律失常、心包填塞等并發癥進行充分的術前準備。6月17日手術開始。由于患者左前臂無名靜脈瓣膜樣狹窄,導絲通過困難,多次嘗試導絲均無法通過狹窄部位。后改為更細的0.014導絲在導管配合下通過狹窄處,分別使用8.0*40mm球囊和12.0*40mm球囊進行擴張。擴張后血管造影顯示患者無名靜脈狹窄解除,局部側支循環消失,患者肢體腫脹明顯減輕。
“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臟病(尿毒癥)患者最常選擇的腎臟替代治療方法。其原理是用外部的機器代替人體的腎臟工作,以實現將血液中多余的水和代謝廢物清除出去。這種治療方法需要將人體的血液以一定的流量引出來,再把清洗過的血液回到人體。因此,一條成功的通路就是血液透析進行的先決條件。”夏芳主任介紹,此次我們成功開展內瘺瘤樣擴張整形和中心靜脈球囊擴張術,標志著我科的血管通路技術再上一個臺階,尤其是中心靜脈病變被譽為血管通路手術中的“皇冠”,難度大、風險高,很多地市級醫院腎病科尚未開展,這對我們來說也是是一次大的突破,有效解決了血透患者在長期透析中面臨的關鍵問題。”
腎病科
荊門市中醫醫院腎病科是荊門市醫學會腎病學分會副主委單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血液凈化聯盟單位。科室現有醫護團隊29人(醫師7名,護師22名);醫師團隊中副高級以上職稱2名,主治醫師4名,住院醫師1名;碩士研究生5人。科室內設住院病房、血液凈化中心、名老中醫工作室、門診四大診療區域。
科室技術實力雄厚,擁有先進的血透機、CRRT、結腸透析機、便攜式彩超、內瘺治療儀等診療設備和行業內領先的醫療技術,科室堅持以“西醫有水平、中醫有特色、中西醫結合有優勢”的理念在治療各類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痛風性腎病等繼發性腎臟病;腎小管間質疾病;泌尿系感染;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性腎損傷及慢性腎衰竭;原因不明的水腫等疾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科室現可開展腎穿刺活檢術、中心靜脈臨時置管術、DSA引導下頸內(股)靜脈帶Cuff的半永久導管置入及更換術、中心靜脈狹窄球囊擴張術、自體動靜脈內瘺成形及修復術、超聲引導下動靜脈內瘺血管腔內成形術(PTA)、腹膜透析置管術、慢性腎臟病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手術治療等技術,其中超聲引導下動靜脈內瘺血管腔內成形術(PTA)是荊門地區最早獨立開展的單位,血管通路水平位于荊門地區領先地位。
服務電話:
0724一2278047(血液透析中心)
0724一2278130(住院病區)
科室位置:
荊門市中醫醫院門診四樓(血液透析中心)
荊門市中醫醫院二號住院樓7樓(住院病區)